
紅木原料普跌 海黃逆勢上揚
去年紅木行業受到各種原材料進口限制的影響,一次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紅木原材料和家具多次遭遇搶購,然而最近兩個月,紅木產品銷售回歸理性。眼下不少紅木原料價格跌了,其中去年暴漲的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跌得最多,素有“木中之王”美譽的小葉紫檀也跌了15%左右,而一料難求的海南黃花梨還在上漲。另外,目前市場上紅木成品的價格止住了上漲腳步,但沒有下跌,還有一些藏家已乘機開始囤貨。
那么,紅木為何調整?海黃為何不跌反漲?紅木行業會因此低迷嗎?
紅木成交低迷
閩侯上街,現有各類紅木企業1000多家。記者上周末在閩侯了解到,現在來采購的各地客商少了。
閩侯根雕同業商會會長吳杰說,與去年同期相比,現在市場成交量縮減了1/3左右。隨著市場成交的減少,進來的原料也少了。
在仙游壩下,收藏高端紅木近20年的瑰寶奇木齋主人吳永強也稱,今年紅木市場低迷,客流量下降近50%。
閩侯一些紅木廠家說,從4月開始,一些紅木價格下跌明顯,其中大葉紫檀跌得最多,去年這個時候每噸的價格是14萬~15萬元,隨后暴漲到了18萬~20萬元,如今報價在15萬元左右,與去年同期比還好些。酸枝木也是如此,從最高每噸13萬元,跌到現在10余萬元,近兩個月跌了10%左右。小葉紫檀也跌了15%左右,市場處于飽和狀態。
海黃有錢也難買到
相比不少紅木,早已資源枯竭的海南黃花梨,卻逆勢上揚。
在閩侯南嶼鎮,中元藝術館老板陳忠說,今年經濟不緊氣,紅木行業也不景氣,但海南黃花梨卻很堅挺,市面上“有錢也難買到”,為此,他不輕易出讓藏品,只有一些熟識的行家想調貨,他才賣一些。
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會雕刻藝術分會鄭會長也表示,寬度超過20厘米,長度1.6米至2米的海黃大料,去年年底每斤不超過1萬元,現在需要1萬至1.5萬元,而且一料難求,它們能用于做家具,“成型海黃材料做成條案等家具,一件就要好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賣了好,不賣更好!”陳忠直言,高端紅木的原料少,工錢又不斷上漲,囤在手中只會不斷地升值。他舉了個例子,2009年,他花108萬元淘得一張海黃的架子床,雕工不多,古樸素雅,去年初,他出價500萬元,一位客人看中了,他卻舍不得賣,如今,一年多過去了,這張床的價格已過千萬元。
而好的沉香和檀香,數量少,價格也穩中有升,其中沉水沉香今年漲了10%,但是沉香和檀香種類很多,不同類別價格差別很大。
紅木價格為何回調
在吳永強看來,市場低迷主要是藏家囊中羞澀,購買力下降,買紅木送禮的人也少了。
鄭會長說,之所以海南黃花梨不斷上漲,是因為成材的海黃原生林早已不復存在,多年來海黃家具制作主要依靠民間存留下來的建筑與舊家具以及農具等遺存材料供應,供不應求。而小葉紫檀等紅木,只是被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名單,進出境更難,市場上存貨還有不少,更易出現市場波動。
也有人認為,紅木基本要靠進口,比如閩侯八成原料要靠進口,來源地包括非洲、美洲、緬甸和越南等四個地方。不少原料下跌,與去年年中多種紅木出入境受限,進而暴漲有關,往年紅木每年正常增長5%至10%,去年不少紅木一下子暴漲了30%~50%。
藏家乘機抄底
盡管部分紅木原料價格下跌了,記者走訪市場看到,紅木家具等成品的價格未見調整。
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人士說,今年紅木家具沒有漲價,也沒有降價。古典工藝家具協會的一家會員單位相關負責人連先生證實了該說法。
而且部分紅木原料價格下跌后,乘機囤貨的人開始增多。中元藝術館陳忠4月一口氣買了30噸小葉紫檀,價值3000多萬元。莆田的吳永強趁著原料下跌,今年3、4月,豪擲兩千多萬元,買下大批的海黃原料、成品。他們兩人都看好紅木后市。吳永強說:“這是危機,更是機遇!”
據陳忠分析,2008年經濟危機時,小葉紫檀的價格曾下降近50%,但品質一般,僅過了一年多,經濟回暖,價格立即回漲。現在小葉紫檀是近年來價格最低的,現在市場的小葉紫檀品質,比以往的好。一旦市場回暖,紅木還會漲,高端紅木更是只會漲不會跌,“目前的低迷只是一時的,正常的”。吳永強也說:“這樣的頹勢,2008年也經歷過一次,當時經濟危機來襲,持續兩年,紅木銷量下滑得厲害,但到了2010年經濟逐漸回暖,紅木市場再次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