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馬來西亞成為剛果木材的主要經營者
據觀點網報道,2009年至2012年,剛原木總產量實現了從97萬到140.5萬立方米的增長。盡管現行政策規定,原木總產量的85%需在剛當地加工,但目前加工率卻僅為50%左右,且加工方式以初級加工為主(如加工為膠合板和鋸材)。原木出口仍占較大比例,2012年為73.8萬立方米。
剛木材出口主要面向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現在已成為第一大買家。在面向亞洲的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同時,我們可以觀察到,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已成為剛林業的主要投資國,越來越多的公司赴剛經營業務,在經營林地面積的排名上居前近年來,剛政府授予了這些企業林業整治證和林業開發證。除了在剛果南部占據主要地位外,這些亞洲企業也在北部取得了林業區塊的經營權,其標志性事件就是2011年2月,新加坡農企奧拉姆(Olam)公司收購了剛果木材工業,即此前丹麥企業DLH的全資子公司。奧拉姆公司共有4個林業整治證,2個位于桑加省,2個位于利庫阿拉省,總經營面積達136.6萬公頃。
中國和馬來西亞成為林業領域的主要經營者
中國企業在剛共經營318萬公頃的林地,位列第一。由馬來西亞Man Fan Tai公司和中國海外林業公司合并而成的中剛林業公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共持有4個林業開發證,分別位于雷庫木省和奎盧省。另外比較知名的還有位于桑加省的遠東木業,位于西盆地省的德佳木業,位于利庫阿拉省的Thanry Congo公司(Vicwood的子公司),以及在盆地省馬夸地(Makoua)擁有林業整治證的Wang Sam資源貿易公司。
馬來西亞則憑借其經營的141萬公頃林地,在所有國家中位列第三,主要企業有亞洲-剛果林業公司,其在收購此前的索科木業(Socobois)之后,憑借其4個林業開發證,經營著位于尼阿里省和雷庫木省的林地,以及尼阿里林業公司。另外,金布南海喬(Rimbunan Hidjo)集團的子公司塔曼林業公司(Taman)在尼阿里省創立了勒布魯(Leboulou)林產工業公司。
歐洲及黎巴嫩公司力圖改變現狀
盡管比較之前地位有所下降,但歐洲公司仍憑借其經營的313萬公頃林地,位列第二位。其中三家企業在北方經營,產量占全國的70%。分別為:韋索林產業公司(德瑞合資企業Danzer公司的子公司),其所持有的林業整治證規定其可經營多達115.6萬公頃的林地;位于利庫阿拉省的意大利利庫阿拉森林公司隸屬于法國呼吉爾(Rougier)公司,在利庫阿拉省和摩卡比(Mokabi)地區分別擁有林業整治證。在剛果南部(奎盧省、尼阿里省、雷庫木省及布昂扎省),最具代表性的歐洲木材企業就是葡萄牙企業赤道非洲農林產業及商貿公司(Foralac)以及意大利瑞士合資的新剛果熱帶木材加工公司。黎巴嫩的主要林業企業有斯菲科(Sifco)公司和洛波拉(Lopola)木材及板材公司。位于盆地省的索菲亞(Sofia)公司和西盆地省的克里斯戴爾(Chrystelle)公司均經營著超過50萬公頃的林地,除去此兩家,剩余的本國私有公司約有20余家,只經營小規模的林地,經常作為外國大公司分包商進行林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