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材雙生兄弟走勢緣何各異
同屬于家具生產和裝修所需的人造板——纖維板與膠合板期貨自上市以來就受到國內投資者的熱捧。由于兩者的品種屬性及交割標準不同,一直以來“膠強纖弱”成為兩板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征,而這種強弱分化格局在今年4月以后更為明顯。
截至昨日收盤,近月纖維板1405合約期價封于跌停板,收于63.65元/張,遠月1409合約亦創出上市以來新低;而近月膠合板1405合約期價則高歌猛進,創出上市新高150.80元/張,遠月1409合約期價也維持高位運行。
是什么原因導致同屬板材期貨的纖維板與膠合板走勢發生如此大的差異?通過了解得知,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原材料成本差異顯著。從生產工藝角度來說,膠合板期貨的標的物是細木工板,其主要由原木加工而成,成本較為昂貴;而纖維板期貨的標的物為中密度纖維板,其生產原料主要是次小薪材和農業三剩物,成本非常低廉。由于從去年開始,進口紅木資源因原產國出口限制政策而變得愈發緊俏,加之自今年開始國內東北林區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用于生產細木工板的原木價格一直處于攀升狀態。而對于中密度纖維板而言,原料供應不存在短缺問題,生產成本也徘徊于低位。這就會從成本端上引發細木工板報價比中密度纖維板高,且二者價差持續擴大的趨勢較難改變。
其二,兩板交割品標準不同。兩板期貨交割的質量標準雖皆沿用國標體系,但相對來說,膠合板的交割質量標準要明顯嚴格于纖維板。目前,許多國內纖維板生產企業的生產標準已超過大商所制定的國標,因此在交割上不存在太多問題。而細木工板方面,由于國內膠合板生產企業數量眾多,生產規模普遍較小,為降低生產成本,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虛標等“潛規則”已流行多年,各廠商生產的膠合板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膠合板符合貼水交割的E2級替代品雖多,但符合E1級交割標準品的極少。截至昨日,大商所膠合板注冊倉單仍僅有14手,而1405合約持倉卻有單邊48754手,當然這其中也有因為離5月21日最后交割日還遠,考慮倉儲成本也存在企業還不會大量注冊倉單的因素。
根據上述因素,未來兩板期貨“膠強纖弱”的格局仍將持續,而近強遠弱的狀態依然較難轉變。不過,前期單邊做多膠合板的投資者需關注政策性因素(交易所風險提示)導致的系統性風險,而對于套利者來說,買膠合板拋纖維板的投資者可在價差不斷擴大時逐步解鎖套利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