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企業進入緬甸設廠尋找新的增長點
據緬甸《新聞周刊》報道,緬甸將從2014年4月1日開始停止原木的出口。根據正在制定中的林業發展規劃,原木出口從2014-2015財年開始將全部停止,木材必須經加工提高其價值后方可出口。此外,從2012年起至2016年,將逐年遞減15%的緬甸柚木和20%的硬木采伐量,勃固山脈的柚木和硬木采伐量將分別減少75%和22%。這表示在2014年4月之前,現今的采伐文件都要清理。
緬甸資源與環保委員會秘書長吳登倫指出,緬甸的森林覆蓋率在貢榜王朝時期(1752-1885)曾占國土面積的70%,到1962年下降為57%,2005年為51%,2008年為24%,目前僅為20%左右。
“緬甸這一政策推出之后,必然會對滇緬邊境的木材產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那些長期以來以來料加工為主的中小企業,同時也會推高木材及相關產品的價格,木材市場可能會重現翡翠原料緊縮一樣的困境。”云南省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熊麗英說。
林業是緬甸一大支柱產業,緬甸木材在中國木材家具市場占有一定席位。“在云南木材家具市場比較受追捧的緬甸木材主要包括柚木、花梨木、黑檀、紫檀、酸枝木、雞翅木等,深受國內紅木家具愛好者和收藏者的喜愛,目前,國內紅木家具市場需求量很大,價格也處于較為高端的位置。”熊麗英介紹。
對于緬甸即將出臺這一政策的原因,熊麗英認為,首先,這是緬甸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希望能夠利用好手中現有的資源來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機會、創造經濟價值,所以改變以往以原材料出口為主的出口模式,轉走“高、精、尖”的發展道路。其次,這是緬甸國內的民意所向,由于亂砍濫伐導致森林覆蓋率大幅度下滑,已經引發了緬甸國內輿論的高度關注。再次,是緬甸木材市場市場化、國際化的必然結果。2011年之后,西方國家陸續解除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恢復了對緬甸木材及林產品的進口。和以往相比,中國企業在緬甸林業市場上面臨的對手更多、更強大,相信未來還將面臨更多的競爭。而隨著國內外企業競爭的日漸激烈,緬甸政府還會在政策的制定方面進一步的提高標準,這一趨勢也是可以預見的。
據緬甸環保和林業部披露: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已著手在緬甸投資興建木制品深加工生產廠。我國也應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進入緬甸設廠,利用資金、技術優勢,結合緬甸的資源優勢,投入到木材種植、深加工、設計等領域;擴大原材料來源,加大與越南、老撾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合作;積極引導國內企業“轉型”,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